吉林大學在職研究生 吉林大學在職研究生聯系電話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在職研究生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組建于1995 年,是在原哲學系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二、學院概況

回顧哲學社會學院的歷史,大致經歷了三個重要發(fā)展時期:

(一)哲學系創(chuàng)建時期(1958—1977年)

哲學系是1958年在我校原哲學教研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1959年招收了第一屆五年制本科生。在哲學系的創(chuàng)建時期,以劉丹巖教授為代表的哲學系創(chuàng)始人,為哲學系的發(fā)展確立了方向、奠定了基礎,對哲學系的發(fā)展壯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二)哲學系發(fā)展時期(1978 —1995 年)

改革開放后,哲學系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時期。1981年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點,同年建立自然辯證法專業(yè)并招收了第一屆本科生;1982年建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四個碩士點,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建立科學技術哲學博士點,這是我國第一個科學技術哲學博士點;1985年哲學系開始招收首屆博士研究生。

在此期間,以高清海教授、舒煒光教授、車文博教授、鄒化政教授和烏恩浦教授為代表的第一代學科帶頭人,打破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傳統(tǒng)教條理解,使哲學面向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成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哲學界最有影響的學術群體之一,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哲學社會學院建立與發(fā)展時期(1995年—至今)

1995年5月,學校建立哲學社會學院。目前,哲學社會學院現已發(fā)展成為擁有4個系:哲學系(1958年建系)、社會學系(1989年建系)、心理學系(1995年建系)、勞動和社會保障學系(2005年建系);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5個本科專業(yè):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勞動和社會保障;13個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技術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社會學、應用心理學、基礎心理學、社會保障、人類學、社會工作碩士、應用心理碩士;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倫理學、科學技術哲學、社會學、社會保障;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哲學和社會學;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哲學和社會學)的學術重鎮(zhèn)。2018年1月,哲學學科被確立為吉林大學一流建設學科,社會學被確立為一流學科建設支撐學科。

在此期間,以孫正聿教授、孫利天教授和邴正教授為代表的第二代學科帶頭人,在哲學和社會學的科學研究、教學改革、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哲學社會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學科帶頭人和國內學術界有影響的教學科研骨干。孫正聿教授曾任教育部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孫利天教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以及“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孫正聿教授、孫利天教授是首屆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賀來教授、田毅鵬教授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慶豐教授、白剛教授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賀來教授、王慶豐教授分別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邴正教授、賀來教授、田毅鵬教授、董才生教授、白剛教授、王慶豐教授等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和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孫正聿教授、姚大志教授、孫利天教授、賀來教授、田毅鵬教授、林兵教授、賈玉嬌教授獲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

哲學社會學院與國內外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界有著廣泛的學術交流。哲學社會學院教師先后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瑞士、荷蘭、韓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和香港、臺灣地區(qū)世界著名一流高等學府以及國內一些高校進行學術交流,攻讀學位、從事科研講學和訪問學者,并邀請了一批知名的國內外學者來校講學,主辦的高水平的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深遠影響。

哲學社會學院在教學體系、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實行重大改革的同時,哲學社會學院還為學生提供更多交流訪學的機會與平臺,近年來哲學社會學院選派各專業(yè)學生赴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臺灣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羅格斯大學、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奧地利薩爾茨堡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成均館大學等學校進行交流訪學,取得了突出成果,拓寬了學生學術視野,加強了各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增進了友誼。

哲學社會學院現擁有本科生606人,碩士生359人,博士生279人。學生的學術活動及文化生活活躍。哲學社會學院還設立了由校友資助的華天通獎學金,現在哲學社會學院累計已有70人受到資助。從2014年至2017年,全院畢業(yè)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共計250余人,占畢業(yè)生總數的40%,其中畢業(yè)生考取碩士研究生150余人,哲學基地班保送80余人,占基地班畢業(yè)生總數50%。畢業(yè)生多分配到國家機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其它企事業(yè)單位,在國家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他們中間,涌現出大批知名而有重大影響的校友。

在幾十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哲學社會學院造就了自己的核心理念:“為人為學其道一也”,積淀成自己的學術傳統(tǒng)和治學風格。在哲學系建系30周年慶典上,以高清海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學者,把它具體概括為四種精神:

(一)為人治學一致的高尚精神:這是劉丹巖教授經常教導學生的話,學會做學問,首先要學會做人;一個真正的學者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堅持理性,勇于探索。不唯上、不唯書,不迷信、不盲從,不趨炎附勢、不順風轉舵,即使身處逆境,也要忠于真理。

(二)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做學問一定要有老實態(tài)度,要在基礎理論和基本著作方面下功夫,力求功底扎實;要經歷嚴格的專業(yè)訓練,學會哲學的理論思維方式,處理好歷史、理論和現實的關系,理論的根基在現實,理論的依據在歷史。理論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源于現實,同時又符合歷史。這就是理論和實際、邏輯和歷史相一致的學風。

(三)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院幾代教師一直堅信,馬克思主義與任何形式的教條主義是格格不入的,馬克思主義沒有結束真理。因此,劉丹巖教授經常教導學生和青年教師,學習馬克思主義不能拘泥于詞句,要把握精神實質,要立志發(fā)展創(chuàng)新。高清海教授從80年代初開始,帶領我院教師,打破傳統(tǒng)哲學教科書體系,深入闡發(f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實質,使哲學面向改革開放的實踐,使我院的哲學學科處于我國理論研究前沿,為我國社會轉型與發(fā)展提供理論參考方面做出了另人矚目的成績。

(四)百折不撓的堅韌精神:哲學是一門境界至高而又充滿歧見的學問,從事哲學事業(yè)必須具有開闊的心胸和高尚的境界,要有奉獻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否則是搞不好這門學問的。同國內一些兄弟院校老專業(yè)相比,我們建系較晚,在學術聯系、資料積累、學者隊伍建設等方面都需要不斷強化。50多年來,哲學社會學院全體同志振奮精神,艱苦奮斗,嘔心瀝血,不斷發(fā)展我們的事業(yè),使哲學社會學院快速成長起來,躋身國內同專業(yè)前列。

在未來的建設與發(fā)展中,哲學社會學院將繼續(xù)堅持和突出特色與優(yōu)勢并重的特點,緊密關注和跟蹤學科發(fā)展前沿,在發(fā)展哲學基礎研究加強教學與科研實力的同時,適應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大需求,注重哲學與社會學、心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綜合研究,為我國社會發(fā)展提供戰(zhàn)略性、前沿性和對策性的研究成果。

熱門簡章更多
專業(yè)方向 所屬專業(yè) 學院 類型 班型 學制 學費 報名狀態(tài)
社會學 社會學 哲學社會學院 <同等學力 周末班,網絡班 2年 3.00萬 報名中
基礎心理學 心理學 哲學社會學院 <同等學力 周末班 2年 3.00萬 報名中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學 哲學社會學院 <同等學力 周末班 2年 3.00萬 報名中
應用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哲學社會學院 <同等學力 周末班,網絡班 2年 3.00萬 報名中
聯系我們
  • 聯系人:

    宋老師

  • 電 話:

    400-8032-898

  • 微 信:

    daydayup123xyz